2015年2月1日 星期日

經脈與臟腑

文章摘自:任之堂醫經心悟記 P.126 

 

經脈與臟腑 

作者:曾培傑、陳創濤 

 

《黃帝內經》曰:“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
又曰:“膽足少陽之脈……循胸,過季肋。”

 

有個老爺子,76歲,男,右邊胸肋部,反覆隱痛多年,這幾天突然加重。

老師說,那是膽經所過的地方,你左關脈弦緊,你是不是有膽結石或膽囊炎?

老爺子點了點頭說,是啊。

老師說,這秋天氣往下收,病人素體有痰濁,管道就容易堵塞,不通則痛。這人身上的經脈要像高速公路一樣,保持非常通暢的狀態,稍有不通,人就不夠舒適。

然後老師給他開順其性為主的藥,方用胸三藥、鬱三藥加味。

方藥為:枳殼12克,桔梗12克,木香15克,鬱金15克,香附15克,玫瑰花20克,柴胡15克,川楝子15克,穿破石40克,生麥芽20克,丹參20克,菖蒲10克,紅參25克,銀杏葉30克。3劑。

老爺子再來複診時,多日的劇痛一下子就消失了。

老師問他說,還痛嗎?

他說,服藥後,一天比一天輕鬆,現在不痛了。

老師便叫大家要多去看一下,反覆去琢磨“經絡人”模型,看看經絡的循行部位,所謂“經絡所過,主治所及”。《黃帝內經》上又說:“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為何肢體關節不同地方的痛對應著不同臟腑出現問題?為何胸脅部疼痛,我們常少不了去調他肝膽?為何在治療不通則痛的脅肋脹痛,用上順其性的大隊藥,還要稍微佐以丹參、紅參、銀杏葉呢?

原來《黃帝內經》說,有諸內,必形於外。內臟有病變,可以通過外面肌表經絡表現出來。所以善診者,思外揣內。通過外面經絡所過,就知道裡面經絡臟腑病變。胸肋部疼痛,大都是胸中肝膽氣機不展,胸肋為肝膽經的分野,所以我們要用順其性調氣機的藥。

而病人是一個老爺子,幫他氣機順通過後,他年老體衰,氣就會不夠用,所以我們要在順其性的大隊藥陣裡頭,配上紅參、銀杏葉、丹參,這些照顧到心臟氣血的藥,這樣他服完藥後,不僅不會心慌氣喘乏力,反而會更有勁更健康。

 
參究提示:

1、不通則痛。

2、肝膽經管胸肋部。

3、臟腑之性得順,臟腑之真得養,其病不治自癒。

4、時刻站在陰陽角度入手,務必讓身體陰油足夠,陽動的功能得到照顧,這是治療各種疾病的共同之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