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圓神書活網~話題新知:健康生活
http://www.booklife.com.tw/打疫苗就像打實驗品!對大醫院來說,你不是病人而是白老鼠!/action-talk_detail-did-408.htm
打疫苗就像打實驗品!
對大醫院來說,你不是病人而是白老鼠!
作者:日本仁醫 近藤誠
政府宣布公費流感疫苗將於十月起開打,而且首度納入了孕婦,希望準媽媽們「能打就打」。
然而,被譽為日本良心仁醫的近藤誠就曾無畏地公開呼籲「不可施打流感疫苗」,而且理論上根本不可能有流感疫苗的存在,副作用還非常的可怕!近藤醫師多年來以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揭開醫療黑幕、濫用藥物黑洞,並積極提供大家正確的保健概念,他甚至大膽寫就了一本《不被醫生殺死的47心得》,提出「別去大型醫院」「開五種藥以上的醫生不要看」等驚人意見,暢銷日本百萬冊。
不可施打流感疫苗.理論上不可能製造出流感疫苗
每年接近冬天時,很多人會接種流感疫苗。
荷蘭曾針對接種疫苗的人與不接種的人作比較,結果顯示疫苗完全沒有預防流感的效果。
而且,接種了疫苗的六十歲以上高齡者,猝死的人明顯較多。表面上被認為是「心肌梗塞」所致,但不論怎麼看,推測原因都與疫苗的副作用有關。世界衛生組織和日本厚生勞動省在官網上都表明:「無法保證流感疫苗具有抑制感染的功能。」
無法保證疫苗能預防流感,在某種意義上是理所當然的。
流感病毒變化快速,所以原則上,要製造出能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疫苗不太可能。
對於麻疹病毒之類在遺傳上相當穩定,而且只有人類感染的病毒,能夠製造出有效的疫苗。但是像流感病毒這種,在感染人類的同時,會逐漸改變形態,連禽鳥、豬等動物也會遭到感染。
對這種變幻莫測的病毒,要製造完全吻合(有效)的疫苗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即使血液中能產生微弱的抗體,但因為被病毒入侵的喉嚨和鼻子並無法製造抗體,所以很難避免感染。
因此,流感疫苗根本「不能稱作疫苗」。
而且,不只無法預防感染,副作用還非常強烈,甚至可能導致休克或猝死。
預防流感的唯一方法
抗流感藥也相同。2009年爆發豬流感大流行時,世界上流通的抗流感藥克流感,有七成流入日本,他國卻有過剩的情形,引起熱烈討論。
在歐洲,很少人因為感染流行性感冒去醫院就診,大多在家中休養。別國的學者在豬流感騷動後曾在醫學雜誌等刊物上發表:「克流感的效果令人懷疑」「幾乎無法確認抗病毒的作用」。認為「有效」的報告多半由製藥廠商提出,可信度薄弱。
克流感效果不彰,但是副作用卻可能導致呼吸停止而猝死、意識不清而跌倒死亡等,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抗流感藥與退燒藥一起服用,會使三十九度以上的高燒一下子降到三十四度左右。體溫下降無法消滅病毒,對人體卻有致命的傷害。服藥後猝死,可能就是低體溫所造成。
那麼要如何對付流行性感冒呢?病毒會附著在喉嚨或鼻子的黏膜上,然後瞬間侵入細胞內,因此用水洗是無法沖掉的。而且病毒的粒子也會通過口罩纖維的縫隙,所以歐美國家並未使用口罩來預防流感。
預防流感唯一確實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要到人多的地方」,但就現代人的生活很難避免。所以還不如感染一次流感,形成免疫後就不容易再感染了。
不去醫院的三個原因
雖然說最好不要去醫院,但有時還是非去不可。這時,要選擇什麼樣的醫院呢?大學附設醫院、紅十字、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等,都是醫院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大型醫院,但我並不建議去大型醫院。我的病人有需要治療時,我也不會推薦這些醫院。
第一個原因,求診病人越多的著名醫院,對於每一個病人的問診難免流於草率,而且都是一貫作業。
第二個原因,越大型的醫院,越重視實驗。
例如,診斷為癌症時,就會貫徹「知情同意權」。這樣較容易進行新藥的實驗,於是製藥公司會提供資金,對醫院的經營也有幫助。
第三個原因,醫院的聲望越高,為了面子,絕不願放過任何疾病。那麼病人會遭遇什麼狀況?當然是徹底的檢查。
大部分檢查項目都設有「標準值」,假設健康的人有5%會偏離標準值。若檢查十個項目,那麼就會有40%的人至少有一項偏離標準值。若檢查30個項目,至少有一項偏離標準值的人則高達78%。也就是說,會有八成的人有「疾病」或「異常」。
於是開始進行徹底治療。如果是癌症,就會實施「手術、放療或化療」,結果不論是哪一種治療,多半只會使病人蒙受痛苦而已。
原希望接受最好的治療,最後卻成為過度醫療的標的。而且諷刺的是,社會地位越高的人,越相信專家,「完全交給醫生,一定可以得到最好的治療」,反而越容易被犧牲。
如何選擇醫生?
下面是我選擇醫生的心得。
「透過大型圖書館或網路廣泛地蒐集資訊」「重視病人本身的直覺」「勿選擇不打招呼、不看病人臉孔、瞧不起病人的醫生」「勿完全相信醫生的說明」「當心醫生的誘導」「仔細聆聽藥物的副作用、手術的後遺症、存活率等」「放棄不喜歡病人詢問的醫生」「小心一次處方五種以上藥品的醫生」「尋求第二意見,甚至第三意見」「檢查資料與X光照片都屬於病人所有,可大膽借出」。
而且,即使住院之後,若發現狀況不對,病人有轉院的權利。
我的一位友人被診斷為乳癌,幾天之後即將接受乳房切除術,她忽然覺得有些不對勁,於是決定轉院。到別的醫院檢查,才發現並非乳癌。她如果當初繼續住院,那麼乳房勢必被切除。
因此,對於治療感覺有疑問時,最好立即行動。
例如,想停止抗癌劑治療,醫生不同意,又無法立即轉院時,不妨越級傳達「點滴令人感到痛苦」「身體覺得不適」「希望停止治療」等意見。這樣的話,很可能改成副作用較弱的口服藥。另外,拿了藥不服用也是一途。
在醫院裡猶豫不決的話,甚至可能喪命,因此絕不可完全託付醫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