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

涼秋做好保暖 4部位勿受凍


文章轉載自:大紀元電子日報。生活:健康養生

 

涼秋做好保暖  4部位勿受凍 

文/李熙
 

20141015
 

夏秋更迭之際,氣溫變化大,若是對於涼爽的秋風稍一不愼,很容易就會掛病號。

 

因為天氣轉涼,容易造成體內熱量流失,妨礙身體的運轉機制,造成免疫力下降,到了冬天又會更加嚴重。而氣溫降低,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也會變慢,當免疫力差時,就容易感染病毒,出現感冒等病症,嚴重者還會引發慢性心血管疾病和腦中風。

 

由於小兒和老年人調節能力較差,遇寒冷刺激,很容易誘發疾病,一定要防「秋凍」。為了不要在天氣轉換之時受寒,做好保暖就是第一要務。而中醫有提出人體最不能受「凍」的4個部位,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能夠注意保暖這些部位,讓它們不受凍,就能健康溫暖地度過每個秋冬。

 

人體凍不得的4個部位

 

1、肚臍

 

古人有「臍為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藏之根」一說。肚臍是重要的神闕穴,內通五臟六腑,為抵禦外邪之門戶,具有向全身輸送氣血的功能,還有健脾強腎、回陽救逆、和胃理腸、行氣利水、散結消滯與活血調經的作用。肚臍皮下沒有脂肪,緊鄰神經末梢與神經叢,是最怕著涼的地方。女性長期腹部受寒,容易引起胃腸功能的紊亂,也會導致宮寒、痛經等病症,甚至造成不孕。

 

2、頭

 

頭為人體「諸陽之會」,如果受寒,體內會散失大部分的陽氣。頭頂正中央,也就是兩耳垂直向上與頭正中線交叉點為百會穴,是人體熱量的陽氣匯聚之處,與頭痛、高血壓、低血壓、中風、目眩、失眠、焦躁等病症牽連甚深。當節氣過了「白露」(98日)之後,外出時最好戴上帽子,洗頭時要用比平時熱的水。

 

3、腳

 

根據經絡理論,足部是人體之脾、肝、腎三條陰經巡行的主要路徑,如果足部受寒,勢必影響內臟,引起胃疼、腰腿痛、男子陽痿、女子行經腰痛、月經不調等疾病。中國醫學家孫思邈,也早在1,400多年前就提出了「足下暖」的科學見解。此外,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腳距離心臟最遠、供血最差,脂肪層又薄,所以保溫差,致使腳掌皮膚溫度為人體中最低,且極易受寒。當氣溫驟降就容易出現腳部冰冷、僵硬的情況,嚴重者還會因血液回流速度太慢,導致中樞血壓急速上升,造成中風現象。建議冬天應穿厚襪子保暖,用熱水泡腳,或按摩腳底湧泉穴與手掌心的勞宮穴,刺激血液循環。

 

4、關節

 

初冬天氣轉涼,會加重腰肌勞損、韌帶損傷、關節炎、外傷等骨科疾病的症狀,痛症會變得更明顯。尤其是膝關節不耐寒,受涼會導致關節周圍血液循環變差,使神經末梢受壓迫,產生痠痛感,就容易導致關節炎,因此一定要穿著保暖的衣物,或是戴上護膝,使膝關節不受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