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李璧如醫師的FB
【轉貼】別把「發燒」污名化
文◎李璧如 中醫師
心臟很強的媽媽說,上星期吃了藥後,3歲的女兒竟然連燒二日,白天約37.8℃,睡前高達39.2℃,之後出疹2日,然後自行消退。
媽媽說,之後,她情緒更好,不會哭鬧。
女兒初來調糊便、便難與眠難、眠短,陸陸續續看了8、9次診,中間也曾受寒感冒,現在已能很快入眠,不會如之前翻滾難眠,黑眼圈稍褪,每日排便且已成形。
這位媽媽每次帶小女兒坐高鐵來看診,頗費一番心思。孩子正氣拉上來,才有能力排陳寒,發燒是身體清除寒氣的自然機轉,絕不能橫加抑遏,過早截斷,最好讓它順勢發展。如果燒得太難過,才須用藥或物理方法導引,助他一臂之力;父母只須觀察、安撫,毋須太過擔心,這些害怕的情緒無形中會干擾孩子身體自然運作的流程。
不要把發燒標幟成「不好的事」,父母害怕、怕麻煩的慣性向外投射,經常深化這個刻板的印象,不免在孩子的心理留下烙印,發燒於是被污名化成「生病」,氣機逆阻也就勢成必然了。
見燒即退的父母怎麼可能養出健康的孩子?曾有病人告訴我,先生的中醫朋友配了一罐麻杏石膏湯,所以小孩發燒很快就退了。我啞口無言,真不知從何說起?再自然不過的排寒法寶,就跟大小便一樣,身體蒸化寒氣的機能,竟被父母的恐懼給淹沒、忽視了!
只要孩子活動力、元氣尚可,手腳是溫的,這樣的發燒根本不用擔心;當然症情轉變很快,只須密切注意,見招拆招。如果能這樣燒個幾回,陳寒盡出,保證他的體能會越來越好,身體自行協調運作的能力越來越強,就算生病也很快紓解,就像下場雨,馬上雨過天晴。
至於有人說,萬一是流感怎麼辦?一樣這麼辦,之後再決定幾分扶正、幾分祛邪?得流感會出事的小孩(大人),一定是藥罐子,長年遭西藥抑制,身體機能僵化,完全無法自行運轉,才會一個踉蹌就跌個鼻青眼腫。
(17/Feb./20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