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大腳小腳、走讀台灣!走向台灣的希望未來
【轉載】面對粗魯的對待,孩子怎麼辦?
文◎郭駿武
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粗魯(打、罵、肢體推拍、排擠)對待別的孩子,同樣的,我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別的孩子用粗魯的方式對待!
小寶兩歲之前常在自家的社區玩,有一次小寶媽告訴我,小寶騎著三輪車,卻被一個大他一歲的小男生,冷不防的突然把他推倒,連三輪車一起翻倒,小寶應聲大哭,既受了驚嚇又委屈!這個小男生我是認識的,他常被阿嬤打罵,連平常很小的事情都常是被誤會或責罵!小寶媽當場的處理方式是,直接照顧小寶的情緒,抱著他,並且用語言(嚇到了嗎?很委屈嗎?)不斷的講出小寶當時的感受,不責怪別人,也不會告訴小寶以後不要跟他玩,也沒有找對方理論!事後,我跟小寶媽一直不斷的討論,要怎麼教小寶面對這樣的事情,但是,並沒有結論!
過了沒幾天,我帶著小寶在樓下騎三輪車,同樣的小男生又出現了(住在同一個社區,很難避免),他又往小寶這邊直直的走過來,因為上次的經驗,我直覺得想介入問他要做什麼?就在話還沒出口,我突然瞥見小寶也有注意到他走來了,當下,我決定讓小寶自己面對這個情形。只看到小男生走近小寶,握住他的三輪車把手,準備要把他車翻倒的時候,小寶突然對著小男生大吼了一聲,只見小男生嚇得倒退了好幾步。從這次之後,那個小男生再也沒有找過小寶麻煩。而我從小寶身上,也才真的瞭解什麼叫做『信任』孩子的能力!
小寶媽照顧了小寶的情緒,同理了小寶的心情!我猜在小寶的身上,面對他人及社會環境糾紛的處理能力也長了出來,而我只是沒有干涉他練習的機會!
那面對他人及社會環境糾紛的能力是什麼?這些能力又是怎麼長出來的呢?
小寶(現在4歲4個月),我跟小寶媽從小寶出生開始,力行不打不罵的教育,連生活上的各種互動,都保持著不強迫、溫柔、和緩的態度,我們甚至練習著敏感、觀
察自己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孩子是否覺得壓迫、過度干涉?又或者讓孩子作出無法做到的承諾。小寶除了在2歲以前,因為語言能力尚在發展,偶而會出現使用肢體表達需求與情緒的零星狀況外,小寶與同儕或是比他年紀小的孩子互動,幾乎不曾出現粗魯的動作或攻擊性的語言。
身為父母 大概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著健康的人際關係與互動,除了不打不罵的以身作則的示範給孩子看,讓自己孩子不要出現粗魯及攻擊的動作、語言之外。這個社會一樣米養百樣人,目前很多孩子還是被打罵、粗魯對待長大的,那面對會粗魯對待或攻擊別人的孩子,我們要如何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甚至化解人際上可能的衝突及攻擊呢?
一、孩子的衝突事件很少是突發的,幾乎都有脈絡背景與過程!
動作的挑釁、言語的挑釁,都會造成粗魯結果的發生!而孩子是怎麼樣學會『挑釁』的呢?回頭看看在家庭生活中,人際互動的糾紛,或許你會恍然大悟。大家都很擅長互相堆疊情緒,卻
很少學會如何把情緒降溫,頂多能做到的就是不理會。父母可以練習的是,下次孩子如果有情緒,試著用抒解(同理)的方式釋放孩子的情緒(身教),而不是用更生氣的方式或更大聲的方式(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把孩子壓回去!
二、孩子如何長出『敏感』人及環境的能力?
有一說是孩子自然就擁有這樣的能力。而我的觀察是因為父母不打罵,不欺負小孩,孩子身上比較不會累積恐懼與委屈,也就不會依附在父母的威權之下,他的『自
我』概念是強壯且獨立的!當孩子『自我』的概念清楚,對於人與環境的變動比較敏感,這樣的敏感才能讓孩子注意、避開有問題的人及環境。這樣的能力是建立在孩子的身上,而不是靠著大人的提醒!
三、人際關係的互動是多層次的架構關係
還記得小寶剛參加共學團時是兩歲四個月左右,共學團中有兩個原本就年紀比較大,比較熟識的小孩,那時有一陣子,只要是在室內玩在一起,幾乎就會聽到『我們一起玩,不要跟小寶玩!』的語言出現,雖然小寶臉上會出現稍微委屈的表情,我卻沒有急著處理(一個部分是因為前面的信任經驗)。一方面我還試著瞭解是不是3~4歲年紀孩子的互動必然性,或是人有結黨結社然後排擠別人的天性(以換得一種歸屬感),就在我還不斷的思索中,卻看到小寶採取了作法,他就算被排擠,也少有哭鬧情緒,小寶回過頭來專心在他的遊戲上,當他投入的玩出好玩(創造性)的遊戲時,原本排擠小寶的孩子陸續加入了,小寶也不計前嫌,欣然的接納(小寶後來玩遊戲也越來越有創造性)。
從孩子們互動的過程,可以看出人際關係的複雜性。有的是友伴,有的是玩伴,有的是競爭的夥伴,有的是萍水相逢,有的是唸唸不忘!在人生命發展的過程中,我們都有機會接觸不同的人,也有機會成為不同團體與組織的成員,我們都不太可能停留在某種層次的互動上,因此我們也要學習著成熟看待不同層次的人際互動關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