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羅大倫博士的博客
經常感冒、正氣不足,首選食療臻品懷山藥
作者:羅大倫
2015-11-04
人的脾胃至關重要,中醫形容它為糧草的來源,所以是後天生化之源,一旦脾胃出現問題,則人體百病叢生。而在滋補脾胃的中藥裡面,我最看重的,是懷山藥。
我經常遇到身體比較弱的小朋友,一遇到風吹草動,幼稚園裡面別的孩子沒有問題,這個孩子就會感冒,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樣的孩子,脾胃一定比較弱,中醫認為脾胃屬土,肺屬金,土生金,也就是,脾胃強壯了,肺金才能強壯,而脾胃一弱,則肺氣則必定衰弱。
所以,對於這樣的孩子,我的經驗是:在孩子感冒調理好以後,最好要用懷山藥,一般是用三十克,配合六克的炒雞內金,熬水,喝兩三天,不必多喝,用這個食療的方法來強壯脾胃。這樣孩子就不會進入感冒剛好,過幾天又感冒的情況。因為如果這個時候,我們不抓緊時間調補脾胃,而是僅僅用驅邪的藥物將外邪清理乾淨,則正氣依然不足,外邪隨時會再來,所以我會建議家長如此處理。
有的時候,對於感冒過後,有個別的孩子會有剩餘的長達兩三個月纏綿不癒的咳嗽,我會觀察:這個孩子是否是正氣不足,通常這樣的孩子,是氣虛體質,肺氣不固,無法將外邪徹底清理乾淨,此時,我會建議家長每天用:懷山藥三十克、牛蒡子三克,熬水,熬好以後,除去藥渣,但凡孩子喝水,就喝這個山藥水,連喝三天,多數咳嗽會立刻消失。這種方法中醫叫培土生金,意思是脾胃之氣增強了,肺氣也會變得強大,會將外邪驅逐出去。
所以,古人會說山藥有止咳喘的作用。
我這些思路都是從哪裡學來的呢?
坦誠地講,這些思路,幾乎全都是我從民國時候的名醫張錫純的書裡學習來的。
張錫純是清末民初著名醫家。張氏遵循古訓,窮本溯源,又勇於探索,變通創新。他用藥雷霆霹靂,認證準確,起效迅速,往往數劑即可活人。先生積數十年經驗,有很多用山藥救急拯危的經驗。張氏認為,山藥即滋陰又利濕,能滑潤又收澀。功能健脾補肺,固腎益精,且含蛋白質最多,在滋補藥中成為無上之品。他指出:“色白入肺,味甘歸脾,液濃益腎,能滋潤血脈,固澀氣化,寧嗽定喘,強志育神。”故可主治瀉泄久痢,久喘虛喘,淋病遺精,虛勞久渴,帶下產後,血證尿頻等證。
在山藥的用法上,張錫純主張生者煮汁飲之,或生者軋細煮粥,或軋細蒸熟,他的觀點是,山藥忌炒用。一般劑量為20克~50克,若用於救脫,則可用至100克~200克以上。
我講過很多張錫純用山藥的醫案,今天舉個張錫純用山藥治療嚴重的咳喘的例子:曾經有位婦女,生孩子後十幾天,開始大喘大汗,身上發熱,同時咳嗽,於是趕快請來了醫生,醫生一看,剛生完孩子?這是虛的啊,於是就開了黃耆、熟地、白芍等補氣血之藥,結果呢?是汗越出越多了。
這個時候,有人把張錫純給請來了。張錫純來了一診斷:脈搏跳動得非常快,身體非常弱,張錫純認為,如果從脈證來看,這個人似乎沒法兒搶救了(似在不治)。
怎麼辦呢?張錫純馬上讓患者家屬買了山藥,每天用六兩,大約是三百克,熬水,慢慢地喝,喝沒有了以後,添水再熬,總之要求是一天所用的水都從這裡取,就喝這個山藥水。
結果是:“三日後諸病皆愈”,就三天,這麼嚴重的病,就全好了。
這個醫案對我的啟示也很大,之所以如此顯效,是因為張錫純抓住了這個病的關鍵,強力啟動脾胃之氣,集中培補生化之源,可以令身體有康復之機,令人深受啟發。曾經有嚴重的哮喘患者,是我同學的哥哥,用激素使得身體非常肥胖,喘到難以步行的程度,這次發作諸藥無效,眾人皆謂危險。我當時也是效仿張錫純,但凡喝水,就讓他喝懷山藥水,結果很快轉危為安。
張錫純是我非常敬佩的醫家,曾經對我的學習中醫,起到很大的影響作用。他對山藥無比重視,他應用山藥的經驗,令我受益頗多,我以後會認真總結,寫給大家。
但是,藥物的品質會有不同,效果也差異較大,中醫傳統認為,河南焦作(古代叫懷慶府)的懷山藥是道地藥材。
懷山藥是產在焦作地區的山藥的統稱,鐵棍山藥為懷山藥中之上品,而溫縣的壚土鐵棍山藥,又是上品中之臻品。
我其實一直推崇懷山藥,但是,對懷山藥到底是怎麼生長的,確實缺乏考察。上周,我有幸來到了焦作溫縣,壚土懷山藥的產地,青峰嶺一帶考察,看看到底什麼是壚土懷山藥。這一看,覺得學問多多。
原來,焦作一帶產的山藥,都叫懷山藥,藥效都很好。但是這裡面還有細微的差異,在沙土裡面長的,叫沙土懷山藥,特點是筆直,粗細均勻,會長得很長,我們通常在市場上看到的,是這種懷山藥。
而懷山藥裡面的上品,叫壚土懷山藥,這種壚土,我親自看了,是一種非常特別的泥土,這種土乾燥以後,非常堅硬,我覺得如同農村用來砌牆的泥坯乾燥後的硬度,下雨潤濕了,又很粘膩。壚土懷山藥,就是在這樣的地裡生長的。
而壚土懷山藥,一般人不清楚,這裡面還有秘密,這個秘密就是,它又分為打溝壚土山藥,與平地壚土山藥兩種,打溝壚土懷山藥,是用機器在地裡打洞,然後讓山藥在這個洞裡生長,這個洞很深,所以山藥也長得很深,也是筆直的,但是仍然沒有沙土的粗細均勻,因為長得容易,所以雖然藥性也較高,但是仍未到巔峰。
最後這一種,叫平地壚土懷山藥,是不用打洞,直接把種山藥放在壚土裡面,讓它自己往下長,穿透堅硬的壚土,最終長成。
這種山藥,是懷山藥中的臻品。它的形態,是粗細不均,鬚子很長,它自己也不會長得很長,而是短短的,彎彎曲曲的,不是筆直的狀態。
我去的時候,是當地村裡的一輩子種山藥的老人帶著我看的,一路介紹,我大呼開眼界,如果不是親自到來,恐怕不會瞭解這麼多,在壚土地裡,老人向我介紹,這種壚土,範圍大約就這麼十幾公里,這種壚土懷山藥,種植一年,這個地就沒法再種植了,第二年再種植,山藥就不長了,所以要休地,種植其他作物,幾年以後,才能再次種植山藥,大自然,就是這麼奇妙。
所以我們看到地裡,都是分成一塊一塊的,有的種山藥,旁邊的地,則在種冬小麥。所以這種山藥產量很低,種植很不划算,所以此品種曾一度無人種植、瀕臨絕種。現在認識的人逐漸多了,才種植的多了。
在地裡,我看到農民開始挖山藥了,一般是霜降過後開挖,他們要挖到一米來深的溝,才能把山藥完整挖出來,不大的一塊地,可能要挖到冬天,每天挖不了多少。老人說,現在人工成本貴,只能種植的人自己挖,因為人少,所以產量很低的,可以這麼說,每天挖出的平地壚土懷山藥,可以估計得出來有多少根的。
因為這個過程太辛苦,所以甚至有的人,從河北等地買來山藥,在村口叫賣,獲利很多,而老老實實按照傳統,辛苦種植的農民,反而成本很高,劣幣驅逐良幣,我真擔心老一代農民不在了,年輕一代是否還願意繼續這樣下去。
當時我看到農民挖山藥的過程,我的感覺是與東北山裡挖人參是一種狀態的,小心翼翼,否則山藥就會破損。有其是鬚子,要保護好,當地人告訴我,吃這種山藥,不要去皮,要連皮帶鬚子一起吃,鬚子的藥效,也很大的。
人參有各種品級,有野山參,有移山參,有普通的園參,就說這野山參,也有東北的和俄羅斯的之分,雖然都是好東西,但是還是要有所區別的。山藥也是一樣,各個品質的都有藥效,但是,其中的區別,我們要知道。如果我這次不來,那麼,我恐怕都不會瞭解這麼多的。可見,讀書重要,行萬里路,也重要。當年李時珍寫《本草綱目》,如果沒有深入民間,四處求訪,恐怕也不會改正很多原來醫書上的謬誤。所以,臨行的時候,我向各位農戶深深鞠躬致謝。
另外必須說的是,參觀以後我一個非常大的感覺是:我們吃山藥太容易了,花錢買來就可以吃,但是,農民種山藥,卻實在太辛苦了,不用說整個一年照看,就是這個挖山藥的過程,都是常年在城市生活的我們,所無法勝任片刻的。
如果再算上不能種山藥,養這片土地的那些年,這個品質的懷山藥,如果外人仍毫不瞭解,實在令人感到遺憾,我覺得,會對不起這些仍然堅持的農戶。
需要強調的是,如果是前面我講的,給孩子感冒過後補足脾胃之氣的,用這個品種的懷山藥熬水食療調理的,對於五歲以上的孩子,方法是:把山藥切片,不用去皮,自己曬乾風乾備用,在孩子感冒後,每次用三十克,配合雞內金六克,熬水,只喝這個水,但是不要吃山藥肉,除非孩子大便不成型,可以吃山藥肉,否則不必吃肉,喝水即可,因為這個力道渾厚,不需要吃肉的。對於五歲以下的孩子,三歲以上的孩子,份量減半即可,三歲以下的孩子,用量在三分之一。要記得,服用三天即可,不必多用。
我再說一遍,焦作產的懷山藥都是好的,但是,我們要瞭解,這其中,還有那種差點絕跡的品種,這種品種,是上天給我們的恩賜。
所以當村子裡的農戶,與我多年的好友新傑合作開個微 "信公"眾號:"懷山藥坊"
要專門銷售平地壚土懷山藥這個品種的時候,我樂於推薦,給做個宣傳,希望他們能保護好這個品種。
新傑兄曾不斷與我說及此事,想請我去看看,但是我一直在各地亂走,沒有機會去參觀,其實心裡也是隱約覺得已經從書中瞭解夠多了,無需親自看了。這回參觀了,大感震驚,覺得早就該來,特此向新傑抱歉。
天地之大,奧妙無窮,不可執己之見,以為已窮盡天下之事,保持敬畏,方有進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