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

天然椰子粉


產品訊息:苦行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天然椰子粉

 


 

 
大便臭、不好「大」都是健康的警訊。『天然椰子粉』含油脂量63%,內含月桂酸約30%左右,每天吃2030公克,大便不臭又順暢,對於老年人、壓力大族群、外食族群來說可說是最好的纖維產品,您一定要試試 ! 
 
本品椰子粉採用年輕椰肉乾燥粉碎,其中所含椰子油高達63%,富含有益健康的中鏈三酸甘油酯,代謝後會轉化成為中鏈脂肪酸,可作為人體能量的來源,它能快速被吸收、分解及轉換成熱量,此外椰子粉還含豐富的膳食纖維有益排便順暢。
 
 
成分:100%椰子粉
原產地:菲律賓
總重量:500公克
  
食用方法:
1.取適量椰子粉加入穀粉沖泡後飲用。
2.拌飯或與飯同煮即成椰香米飯。
3.用於糕點製作或沾麻糬食用。
 
 
 
鳳梨美好吃推薦: 
 
搭配濃濃的杏仁茶很對味喔 〜
 
 
 
 
 
 
 
 
 
 
 
 

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牙痛方


摘自〜《任之堂中藥講記》P.145

  

牙痛方 
 

(曾培傑、陳創濤整理)

  

清胃散和玉女煎

 

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牙痛只是疾病的一個症狀,從中醫整體觀來看,牙痛涉及的臟腑經絡也相對比較廣泛。比如,腎主骨,齒骨病離不開腎,牙齦肉又為陽明胃經所管。陽明胃經為多氣多血之經,腸道有積,胃熱上攻,直接會犯齒。

 

老師說,像牙痛,中醫、西醫都有很多辦法。從中醫來看,一般離不開陰液虧耗,腸道壅堵,火熱上攻。

 

對於實火牙痛,我們一般會選用李東垣《蘭室秘藏》的清胃散。 
 

清胃散升麻連,當歸生地牡丹全。
 
或加石膏瀉胃火,專治胃熱牙痛牙宣。

 

這個治牙痛實火的方子,雖然只有五味藥,卻也是升降、散收都照護到了。

 

這個方子治療的牙痛,大都是陽明胃火上攻牙齦腫痛難受,這類病人大都有暴飲暴食的習慣,腸道長期壅滯,鬱積化火。

 

這鬱住的火不能單靠清,還要把鬱氣打散開,《黃帝內經》上說,木鬱達之,火鬱發之。火在上焦時,可以因勢利導,就好比一杯水很燙,你把杯子蓋住,它很難涼下來,當你把杯蓋打開來時,那燙熱之氣就隨著往外散,這樣就不用通過清涼,它自動就會涼下來。這個開杯蓋的思路,引用到我們中醫上來,可以理解為火鬱發之。升麻在清胃散裡頭就是往上透往外發。

 

可如果是虛火呢? 有些病人,長期熬夜,久坐電腦旁,嚴重抽用腎水,造成水虧火旺,下面腎陰不足,上面陽火亢盛。可用《景岳全書》的玉女煎。
 

玉女煎用熟地黃,膏知牛膝麥冬襄。
 
腎虛胃火相為病,牙痛齒衄宜煎嘗。

 

 

寒包火茶飲方 

 

現代人的牙痛,不單有虛火上炎,有腸積實熱上攻,還有另外一點,最容易為人忽視,就是胃火上攻於牙齦,然後又吃了水果涼飲,或久處空調環境,這樣邪熱便被寒氣所包裹,寒氣散不了,邪熱又沒有出路,這樣就形成寒包火的特殊牙痛,這種牙痛,很常見。老師說,你想通這個機制,再摸病人的脈,這種病人左邊肝脈鬱,兩手寸脈上越,熱邪欲出而無路,蘊積在牙齒作痛。

 

這時,宗《黃帝內經》“其上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滿者,瀉之以內"的思路,恢復肺的宣發以及胃腸的通降,分別用生麻黃、生大黃,宣肺通腑,然後再用薄荷疏肝解鬱,透熱外出。生甘草調和諸藥,四味藥就可以治療這類牙痛了。同時我們看麻黃和薄荷這兩味藥,其實也有開發毛竅,宣散之力,像是在提壺蓋把火氣散出來,它也帶有“火鬱發之"之意。用這四味藥煎水,含在口裡,徐徐咽下,一般兩劑牙痛就減輕了。

 

為何要泡水呢,不用煎? 老師說,這泡水取其氣,大黃之力更雄厚,大黃的瀉下之力,一般不在於劑量,而在於先下、後下,大黃直接泡水,通腑撤熱的力量是相當大的。

 

後來很多病人反饋,看了《任之堂跟診日記》後,就都知道這牙痛四藥,家中都常備這牙痛四藥方。凡腸胃有積熱,上攻牙齦作痛,通常一兩付,服之即癒,省卻了很多麻煩。這方子本來就來自民間,現在又重新回歸民間。這就是中醫普遍傳播開來的好處,使得很多病人不至於稍有小病痛,便心急火燎的。

 

 

◎牙痛四藥:生麻黃、生大黃、薄荷、生甘草。

 

 

 

 

 

 

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

【轉貼】中西醫合併治療效果更好?


文章轉載自:慧民中醫〜中醫養生保健協會討論區

 

 

【轉貼】中西醫合併治療效果更好?
 

文◎黃成義老師

  

2013-12-25
 

一般人總認為西醫快又有效,中醫則適合緩慢的調整體質,心裡始終都有個大問號,為什麼中西醫不能一起治療,各取其所長,這樣子不是更能有效的對抗頑疾嗎?其實在學中醫之前,我也一直這麼的期望著,但在真正接觸中醫,了解中醫的核心精神後,我發現這想法真是大錯特錯,因為中西醫的價值觀真的差太多,往往對同一個病的看法南轅北轍,使用的醫療方法更是風馬牛不相及,倘若硬是將中西醫塞在一起,反而會造成更嚴重的下場!

 

以糖尿病為例,中醫認為是身上有實火(可能是傷風感冒的後遺症,或是大魚大肉造成營養過盛),此火在上焦耗水氣則形成飲不解渴的上消症;在中焦加速消化食物則成為消穀善飢的中消症;在下焦利用排尿把火邪帶走,則變成飲一溲一、尿上有浮油(營養素)的下消症,嚴重者會兩腿漸細(因為營養不良)甚至尿轉甜,此時才真正可以稱為“糖尿病”。

 

但現在西醫只要血糖過高,就判定為糖尿病,往往誤診多矣!因為身上有外邪則需要動用存糧,血糖升高只是第一步驟,再來則是血壓上升,以提供更多的養份給全身細胞,才有足夠的能量抵禦外邪。就如同運動時血壓和血糖會飆升以提供足夠的能量,人體只要有外邪入侵,自然就會血糖血壓一起上升,嚴重者甚至會發燒、過敏、加大壓力,這是身體自然的反應,真正要對抗的是身上的外邪,而不是起來抗敵的體功能。

 

可是西醫遇到血糖上升就降血糖,血壓上升就降血壓,發燒就趕緊退燒,盡一切力量打擊體功能,好像只要身體不再反抗了就代表沒病了,這不就是所謂的“和諧社會”?表面上好像天下太平,事實上種下了一堆毒瘤在身上,因此積久了就變成各式各樣的癌症。在之前的文章裡說過,舊社會的勞動階級體功能強,會把這些毒素往外排,所以常長出各式各樣的皮膚病,但發出來就沒事了;現代人因為抗生素用過多,身體轉虛寒所以排不出病毒,反而累積在體內,等到某天發現了才驚覺大事不妙。

 

事實上,糖尿病會吃得多、喝得多,就是因為身上有火,所以想要喝水以降火,但光喝水會造成體內電解質不平衡,因此需要吃重鹹來增加鹽的攝取量,身上有火不去滅火,反而控制飲食要吃得少鹽,下場反而是邪火愈旺;因為身體需要動用大量的能量所以愛吃甜,但西醫反而降血糖,只要血糖值正常好像就沒事了,實際上反而造成末端細胞得不到營養素,最後餓死而變黑壞死,西醫總是恐嚇不正常服藥和控制飲食的下場就是截肢,事實上造成截肢的原兇反而就是這兩項。糖尿病對應的就是中醫裡的消渴症,在古醫書記載了上千年的病例,只說最後會兩腿漸細,可從沒說過細胞會壞死變黑,因此手指腳趾會漸失知覺最終敗死是西藥惹的禍,可不是糖尿病的本症,千萬要搞清楚!

 

人體自然的反應,應該是得不到營養而漸漸痿縮,就像台灣沒有“錢途”則人民不敢生兒育女最後人口萎縮;但降血糖藥就像希臘的財政緊縮政策,突然的限制金流就會造成大量人民吃不飽而餓死在街頭;人體第一時間的應對就像美國的量化寬鬆,管它最後會有什麼下場,先想辦法大量發錢餵飽百姓再說,因此,糖尿病患者第一階段就是吃得多,接下來怎麼餵都吃不飽時則身體就開始衰敗。

 

糖尿病初起:飲不解渴者,可以每天喝一罐甘蔗汁,因為甘蔗的天然糖份可以補充能量,再來甘蔗為甘寒之品,可以和中助脾,又可除熱兼潤燥止渴,大約連喝二個星期就不會再口渴多飲了。但若是拖久變成重症,還是需要對症用藥才可以,如果指端有變黑的跡象,可以塗上蜂蜜直接供應養份,避免細胞壞死變黑,但若仍不停用降血糖藥,等到真的變黑敗死則只有截肢一途,此時中醫也愛莫能助了。

 

另外,高血壓藥也是個讓人頭疼的麻煩事,中醫認為高血壓是抵抗外邪時的正常反應,沒有外邪時血壓自然就不會升高,因此中醫治病時往往要加強體功能,把外邪排乾淨就天下太平了。但在此之前會先經歷一段血壓升高的階段,很多病患一見到血壓上升就吃降血壓藥,這麼一來反而又打擊恢復中的體功能,因此完全達不到藥效;甚者,因為中藥把體功能拉起來,西藥又把血壓降下去,一來一往發現沒效反而更加重藥量,最後兩邊都造成反效果,危害更大。

 

因此,師父在治病時往往先說一句降血壓降血糖的藥先停,不停的話醫了也沒用,反而會有嚴重的後遺症。從高血壓的病理也可以看出中西醫的大不同,西醫把高血壓視為一種慢性病,需要吃一輩子的降血壓藥,目前沒有根除的可能;但中醫從來都不認為高血壓是一種病,它只是體功能對抗外邪時的正常反應,對抗高血壓就像鎮壓人民的抗議一樣,如果沒有外邪欺侮,人民怎會想要起來造反?人民不滿而抗議是本性,除非用高壓統治,不然要人民遇到不公平的事,不抗議是不可能的。

 

西醫的降血壓藥就是一時的鎮壓,叫人民噤聲,因此一吃就是一輩子,等到哪天忘了吃就大事不妙了;中醫則完全沒有降血壓藥,只能針對不同的病根袪邪為主,沒有外邪自然血壓就不會升高,因此常常有患者稱讚師父說感冒醫一醫,連多年的高血壓都醫好了,事實上師父從來都沒有在管高不高血壓的,而且說是醫好了,一下子風寒感冒又會飆上來,這是自然反應不用大驚小怪!

 

很多人不敢停高血壓藥,因為怕腦血管會爆掉,事實上,真正會造成腦溢血的是肝風內動,不管你平時有沒有高血壓,肝風內動上來一樣會爆血管,但中醫自有其預防的方法和處理的法則,可以將傷害減至最低,處理得恰當甚至一點事也沒有,詳細的分類解說請參考《風為百病之長》篇章。

 

血壓會高就是因為有地方的養份供應不足,因此才需要加壓以供水,如同澆花一樣,為了怕水管爆裂而降低水壓,後果就是末端的水管得不到供水,久了以後就會硬化,不小心突然水壓飆升就容易爆裂。事實上,人體血管的彈性能夠承受一定的高血壓,才可以讓大家正常的運動行走,真正處理的方式就是把堵住水管的外邪排除,則血壓自然沒有上升的理由,這絕對不是降血壓藥就能解決的問題。

 

從白血球過多的血癌來看,體功能升起來排邪,所以會發燒,西醫就開始退燒;發現白血球過多,就認為是自身免疫系統在攻擊自己,認為是骨髓出問題,要移植骨髓,開始一連串的比較治療。請問,成功的有幾位?中醫認為這基本理論就不對,哪有人被自家養的狗咬得連命都難保的,更何況是自己體內的東西!白血球是敗死細胞被腐菌分解的現象,就像瘡化膿一樣,西醫卻連治不好的瘡也當成皮膚癌亂整,竟然有被醫成植物人的案例,因此冤死者也應該不在少數。所以白血球過多,是敗死細胞增生的現象,是人虛的表現,補其虛即可,一般輕者用六神散、銀白湯,重者十四味建中湯加仙鶴草,對血癌患者而言,很少治不好的,主要就是大補其虛,請問西醫大爺們,你們的用藥可有這類的補養藥物?不要再死鴨子硬嘴巴,面對現實吧!

 

中西醫對疾病的定義、看法和治療方向完全不同,因此若是決定用中醫一次斬草除根,最好先把西藥停一停,有時甚至需要用甘草黑豆湯之類,連喝一星期解清西藥毒才能用中藥,除非西醫能夠敞開心胸接受中醫的觀點,不然要中西醫相輔相成簡直是天方夜譚!

 

 

 

 
 
 
 
 
 
 

 

 

再沒有那樣的人〜李承哲



再沒有那樣的人〜李承哲
 
 
 
 
 
 
 
 
 
 
 
 
 
 
 
 
 
 
 
 

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轉貼】身強體健的人何以會猝死?


文章轉載自:李璧如醫師的FB 


 

 
 
【轉貼】身強體健的人何以會猝死?
 

文◎李璧如醫師

 
2013-12-24
 

最近天冷,寒流發威,各地傳出至少28位民眾猝死。兩位愛好運動的知名人士也相繼出事,民進黨元老蔡同榮,一向重視運動及養生,日前中風開刀急救後,因長期服用抗凝血劑,情況不樂觀。另一位是武術教練陳清河,陰雨濕冷天於山中健行猝死,得年53歲。

  

老弱不禁風寒,情有理解;何以看來身強體健的人也會猝死或猝中?

  

還是昨天提到的「整體配套,才有真健康可言」,70幾歲的蔡同榮還曾公開與年輕人比過伏地挺身,絲毫不遜色,何以就這樣一發病就難收拾?武術教練陳清河更不用說了,猝死之前誰會認為他不健康?可他就這樣一下子走了。

  

分析如下:
 

1.中醫觀點,健康的源頭在精氣神,而這一切以「氣」為主導;氣足自然神強精飽。而東方文化所屬的生命情調是鬆、慢、無爭;不類西方緊湊、競爭。所以東方式的舒壓活化副交感神經,如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瑜珈、靜坐、經行等,都是讓人放鬆,真氣得以運行無礙。

 

而西方式的超馬、三鐵(東方的某些武術或許也算是),卻是活化交感神經,練形不練氣,越練肌肉越緊繃(雖然線條緊緻),加上不謹風寒,以致寒氣閉鬱於內,瘀結叢生,氣血越不易通達。

  

2.高血壓、心血管疾症是身體某些環節出現瘀阻所出現的警訊,不思從整體下手,卻僅從局部服藥控制,這個從表象、末節治病的作法,根本無法獲取真正的健康,可是大家卻懜然不知。

  

長期服抗凝血劑的人卻與人比伏地挺身,殊不知這種練肌力的動作跟舉重一樣,必然需要心臟付出更大代價!

  

這些人極可能是寒爆了,身體長期處在高壓狀態,無法自然運轉,可是表面上看來卻極少生病、極為硬朗!

  

身體若能自行運轉,一有風寒就鼻水噴涕,吃到不對的食物就腹痛瀉嘔,看來是虛弱極了,可經常洩洪,所以不會出大事。這才是健康的常態,可大眾一般認知卻非如此。

  

3. NOWnews (2013/12/24)關於蔡同榮的新聞指稱,

  

(1)病人服用包括阿斯匹林的抗凝血劑、抗血小板劑等,以預防中風、心肌梗塞復發,而這些人都是出血高危險群。

  

(2)服抗凝血劑的優缺點:心房顫動、置換人工瓣膜的病患,如果不用抗凝血劑,10年內罹患阻塞性腦中風的機率高達3成;但相對於長期服藥一年內約1%的大出血機率,兩害相權只能取其輕…

 

通常病人不會清楚長期服用抗凝血劑會招致何種潛在的風險,醫生理應說明清楚。

  

中醫認為,所謂「瘀阻」所致的心血管疾症,病根不在瘀阻,而在心腎無力所致的體氣不足,服再多的化瘀藥(如抗凝血劑之類),力所能及的推動範圍極其有限;天氣一冷、過勞、年齡更長…,諸多因素交雜,體氣只會更衰,怎麼可能不中風?有錢如溫世仁,他豈不愛惜生命?豈不找最好的醫生?豈敢不遵醫囑?可他究竟還是中風了!

  

錯誤的觀念必然導致錯誤的結果,想到高雄,你往北走,怎麼可能到得了?

 

24/Dec./2013

 

 

*整體配套,才有真健康可言

 

◎新聞參見:
 

☆寒流發威,至少28位民眾猝死

 

☆ 蔡同榮長期服用抗凝血劑,情況不樂觀

 

☆武術教練陳清河爬山猝死

 

☆氣溫愈低愈危險!每6.6分鐘1人中風

 

 









 

【轉貼】整體配套,才有真健康可言


文章轉載自:李璧如醫師的FB

 

 

【轉貼】整體配套,才有真健康可言
 

文◎李璧如醫師

 

2013-12-23
 

老家鄰居阿蘭昨天早上胃癌過世,不過60出頭,他們看不起中醫,所以跟他們相熟的我爹娘也不好說什麼。前年還是去年,她曾遭車禍,搞了好一陣子,當然吃了不少西藥,壯筋續骨關鍵在體氣,西藥寒涼那有中藥來得快呢?可她無福消受,之後常胃痛,兼之一向水果不斷、好喝市場買回的豆漿,然後就傳來罹患胃癌的消息,幾度進出醫院,不到一年就走到盡頭。

  

病人說,從前她跟隨的瑜珈老師,不論冬夏,經常清晨56點即在學校草地上教授瑜珈,結果前一陣子竟傳來老師心臟病發死亡。這太令人震驚了,她身體那麼好、又勤於鍛鍊,怎會走得這麼突然?

  

我回她,這有什麼,沒有整體配套啊,雖然勤於鍛鍊,但她可能回家後就一杯精力湯,猛吃水果,搞不好還洗冷水澡…,寒氣伏藏,猝中機率當然高!

  

她說,我以前最大的願望就是當瑜珈老師,然後開一家打精力湯給人喝的養生吧…

 

另一病人說,她的太極拳老師很愛吃水果,女兒都喝精力湯,卻是嚴重便秘。

  

這就是我說的「學半套」,沒有全面防杜疾病的根本因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被錯誤的健康資訊帶著走,卻到臨死還搞不清自己究竟是怎麼回事,夫復何言?

  

媒體充斥似是而非的健康資訊,有時「盡信書不如無書」,大家且睜開眼,仔細琢磨啊!
 

23/Dec./2013

 
 

*拒絕恫嚇,跳出錯誤資料的陷阱

 

 

 

 

 

 

 

輕輕〜陳本瑜




輕輕〜陳本瑜
 
 
 
 
 
 
 

 
 
輕輕   ( 1988) 
 
作詞:楊立德   作曲:鈕大可
 
輕輕吹著初起的微風,輕輕吹開面對我的心;
心中記憶輕輕的甦醒,像未熟睡的夢。
 
輕輕灑著初露的陽光,輕輕暖著發芽的愛情;
手心輕握潮潮的暖意,輕輕印著指印。
 
我不明白什麼是愛情,只想探索你眼眸;
我不了解未來會如何,一切都在靜靜期待中。
 
輕輕望著夜空的星辰,輕輕假裝它們是見證;
見證一段五月的年輕,兩顆年輕的心。
 
 
 
 
 
 
不是不在乎你〜陳本瑜  
 
 
 





不是不在乎你  (1988) 

作詞:陳樂融    作曲:陳秀男 

靜靜走過陽光的季節,淡淡吹過如風的愛情;
但願你能明瞭在這藍色的夏季,窩喔!我只想愛我。
 

給我一個燦爛的笑顏,走出一個溫柔的起點;
但願你能明瞭在這藍色的夏季,窩喔!何必再提從前。
 

不是不在乎你,希望擁有不一樣的心;
也許我們可以,嚐試面對陌生的自己。
 

不是不在乎你,生活總有意外的軌跡;
也許有天還能,說說全新的心情。

 
 








 



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轉貼】看見臺灣,看見大陸


文章轉載自:紐約時報中文網〜觀點與評論

 
 

【轉貼】看見臺灣,看見大陸
 

笑蜀。20131223
 
 
 

全台首部航拍紀錄片《看見臺灣》在臺北上映,很轟動。我拖了很久才去看,就為避開高峰。結果去的當天依然爆棚,只買到一張最差的票。又過了一段時間,臺灣朋友請我看電影,還是《看見臺灣》。第一次看的不爽,不妨再看一次吧,我就答應了。不想爆棚依然,只是位置好了點點,稍得安慰。
 

從影院出來,朋友邊走邊感慨:“哪個社會都有問題。這不,咱臺灣也有很多問題。”

 

他這麼說,是因為電影的後半部,幾乎全是臺灣環境污染的鏡頭,都是批評人類的貪婪,人類對大自然過度的索取。用主題曲來說,叫做“拿的那麼多”。

 

我幾乎不假思索,馬上回答:“是的,都有問題,但性質不同。”

 

朋友好奇:“怎麼個不同法?”

 

“你們這電影能公映。要在我們那邊,連選題都通不過,”我說。其實,《看見臺灣》豈止可以公映。它一出世就在臺灣引爆了劇烈的輿論龍捲風,迫使臺灣政府再三再四地道歉,再三再四地承諾改進。

 

“應該是習慣問題。大陸政府還不習慣公共參與,公共討論。但不急,慢慢會好起來的。”朋友安慰我說。

 

“兄弟,哪是什麼習慣問題。”我急了,連連搖頭:“你們有問題但更有辦法,所以不怕曝光。我們的問題是根本沒招,只好捂蓋子,結果越捂越爛。”

 

朋友聽了,長歎口氣。他是大陸問題專家,何嘗不懂我的話。兩人默默無語,走到影院門口揮手告別。

 

回頭想想,覺得自己似有失態。大概是“慢慢來”三個字刺激了我。經常有外面的朋友那麼勸我,我知道他們都好心,但聽多了仍不免抵觸。我不同意大陸很多問題是快和慢的問題,不是我們性急,不是我們慢一些、耐心一些就可以解決,而的確很多問題都無解,都屬於不可治理的問題。 

 

就說污染吧。有次半夜飛抵武漢,從半空望下去,我仿佛看到一個碩大無朋的巨盆,倒扣著整個城市。巨盆中的空氣如川流不息的水,但那是多髒的水。我當時就心涼:這是我棲息的城市麼?如果每天都在髒水中吐納,有什麼生命品質可言?

 

但是,億萬同胞,確實都棲息在髒水中,波瀾不驚。以至於有外媒嘲笑:他們面對霧霾不是上街抗議尋求改變,而是寧願天天戴口罩。有辦法的人用腳投票,一走了之,沒辦法的人戴上口罩,忍受一切。誰都明白是怎麼回事,誰都不否認必須改變,但誰都不相信可以改變。

 

社會問題,社會危機,一定都伴隨社會抗爭。有爭才有變,這本來是社會演進的一般規律。但這似乎不適合中國,中國簡直就是規律的黑洞,抗爭的量級跟污染的量級完全不對等,以致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很多人相信問題倒逼、危機倒逼,但這在中國更多是幻想,不僅很難倒逼出改變,反而不斷地壓低底線,包括壓低道德的底線和公眾的承受底線。

 

怒其不爭,就成了一種流行的情緒。憤怒的口水不僅噴向當局,也噴向民眾。極端如燒死四十七名無辜乘客的廈門公車縱火案,都有人為之辯解,聲稱遇難者並非真正無辜,因為他們面對暴政沒有挺身而出,客觀上都是同謀,都有原罪。口水滿天飛,幾乎罵遍天下。

 

“不爭”固然令人扼腕,但追問不能到此止步,還應該再問下去:為什麼不爭?難道,真因為同胞的本性?如果是這樣,那還有什麼希望?“爭”是需要的;但人們容易忽略的是,“爭”並不是無條件的。完全不問情由,缺乏同情的理解,一概罵倒,眾人皆醉我獨醒,這除了盲目的發洩,對社會進步沒有任何價值。

 

“爭”需要怎樣的條件?還是對比臺灣吧。蔣介石時代的臺灣,民眾也曾被二二八大屠殺的血腥和白色恐怖的淫威嚇倒,以至蔣介石鎮壓雷震組黨時,沒有任何鎮壓成本可言,因為民間沒有任何像樣的反抗。只是到了70年代中期,一方面隨著經濟騰飛和均富的實現,產生了強大的中產階級;另一方面,戰後出生的新一代成長起來了,他們初生牛犢不怕虎,再沒有父輩的杯弓蛇影。總之社會已經崛起。有了崛起的社會作為植被,就形成豐富的生態。正是靠這整個的生態支撐,才有了美麗島的大規模集結,才有了美麗島被鎮壓後持續高漲的抗爭。持續高漲的抗爭宣告了鎮壓的無效,迫使統治者退讓,也才有瞭解嚴,有了臺灣的和平轉型。

 

抗爭要有依託,依託就是社會;抗爭要有掩體,掩體就是社會。鼓勵抗爭的浩然正氣固然重要,但創造抗爭的條件即社會基礎更重要。必須坦率地承認,當下中國不只政治腐敗,更大的危機,是清華大學教授孫立平強調的社會潰敗。潰敗的社會不可能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個人面對利維坦的無力無助,是人性的常態。這種情況下,普通人的怯懦無可厚非,一概歸為原罪過於苛刻。

 

苛求個人不是出路,關鍵是保衛社會、搶救社會,而這已經刻不容緩。

 

在我看來,六十年來,中國最大的損失不是政治經濟上的,而在以下兩端:一是文化上,即中華正統文化被徹底切斷,屬於流氓無產階級性質的本土的流寇主義、痞子主義、民粹主義、鬥爭哲學,與同樣野蠻的舶來的斯拉夫專制主義雜交,生成畸形的紅色文化,毒化了民族的文化基因,一百年都難肅清。整個國家成了徹頭徹尾的叢林世界,距仁愛、寬容、和平、理性等普世法則愈來愈遠。

 

再一個,就是整個民間社會被連根拔掉。公權力的觸角滲透到社會的每個細胞,結果是窒息、扼殺了社會。本義上的社會主義以社會本位為要義,但中國的所謂社會主義恰恰是反社會的。改革時代開啟了經濟自由化的進程,並擴大到社會領域,社會逐步生長起來,公權力有所收縮。但進入維穩時代後,公權力尤其專政機器全面反撲。不惜耗費天價維穩成本,對社會嚴防死守,恐懼一切社會自組織,恐懼一切自由的交流,恐懼一切建立在共識和默契基礎上的自由聯合。

 

回頭說到臺灣。臺灣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有憲政體制問題、有司法體制問題,經濟更是十多年走不出低谷。但整個臺灣依然安詳、從容。奧妙何在?在於臺灣有個好社會。而好社會最重要的秘訣,在於自治。地方是自治的,社區是自治的,大學是自治的。甚至屬於政府的很多職能,也讓渡給了社會。比如辦證和繳費,通常無須找政府,到家門口的7-ELEVEN,多媒體終端機上敲幾個鍵,就全都解決了。市民辦事再方便不過,政府卻為此付出很大犧牲,因為不再需要那麼多人手,很多公務員就只好下崗了。

 

這反映臺灣鮮為人道的一個特點:臺灣的民主沒我們想像的那麼好,但臺灣的自由比我們想像的要好。政府該退出的領域,統統退了出去,甚至比法定的退得還多。但政府退出後,社會沒亂,反而越來越好。幾乎每個來臺灣的大陸同胞,都能感受到社會的井然有序;社會基礎設施的完善、體貼;最重要的是,社會自我調節功能極其強悍。所以臺灣不怕有問題。所有社會問題都不難及時發現,進而集中全社會的力量,最大限度解決。

 

對比臺灣,我們最大的短板就是社會。從來視社會為最大的假想敵,為了保衛政權,不惜糟蹋社會。社會自發秩序被破壞,自淨機制難起作用;政府的重心則只在統治不在治理,社會問題也就不能不徹底失控,越來越逼近社會的承受極限,如懸河隨時可能潰決。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新公民運動應運而生。它不是像列寧主義那樣,只有政權的視角,主張政權中心論,而堅信社會才是我們的主場。它不是砸爛,而是建設;不是破壞,而是生長;不幻想一夜而決一擊即中,而是向下紮根,用權利組織社會,培植社會的元氣。本質上屬於社會建設。而社會建設在任何時候都重要,民主化之前則尤其重要。因為民主化之後,社會建設水到渠成;最緊缺也最難熬的只在民主化之前。而億萬生靈不可能等到漫長的民主化之後再來安頓,現在就必須著手。

 

這也是我認同新公民運動的原因。新公民運動發起兩年多來,我一直沒有實際地涉入,只想做一個觀察者、思考者。但對新公民運動的全面鎮壓把我逼到牆角,我別無選擇。受難者很多是我的兄弟,僅從江湖道義講,都不能壁上觀。更何況在我看來,新公民運動代表一種價值、一種希望,必須守護。不因鎮壓而潰散,而是開始新的集結,抗爭才會持續;唯有持續的抗爭才會讓鎮壓失效,也才會給公權力勘定不可逾越的邊界。所以,鎮壓不應是終點,新公民運動必須接力下去——這是我們的權利,更是我們對社會的義務。

 

回顧一下20世紀中國史,或更有助於認識社會的重要。20世紀中國史,政治上往往是一部瞎折騰的歷史。無論在朝在野,都是惟政權論,缺乏社會的視角。在朝的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對社會百般鉗制;在野的急於亂中取勝,見獵心喜,巴不得社會越亂越好,苦難越多越好,以至把科學救國實業救國等所有中間道路、所有社會建設,都當作“幫閒幫兇”加以冷酷的攻擊。雙方都不惜以社會為犧牲品。結果是神仙打仗,社會遭殃。

 

這一切,我們受夠了,對社會的糟蹋該到頭了。政治之外,更有社會。社會是我們的失地,社會是我們的原鄉。所謂搶救社會,無非從政治手中收復失地,找回我們的原鄉而已。這一切,且從凝聚權利共識,從落實憲法規定的人權和公民權開始。告別私語,告別怨婦情結,告別政治烏托邦,回到社會,回到生活,從真實的大地上找到力量。這是新公民運動的意義,也是所有權利運動、所有社會建設的意義。彼岸同胞早就看見臺灣,回到他們的原鄉,無論怎樣深重的哀愁,都是他們能夠改變的。那麼,我們的原鄉有多遠?改變有多遠?

 

——寫於20131213日,許志永被正式起訴之日

 

笑蜀,本名陳敏,曾是《南方週末》報紙高級評論員和《炎黃週刊》雜誌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