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上觀天,下觀地,中觀人〜任之堂主人博客
“該澀”還是”該利”― 漫談遺精的治療
任之堂主人◎余浩
2013-11-29
前一段時間,收到一個短信:“余老師,我是那位頻繁遺精的患者,帶回來的七副藥已經吃完了,沒什麼不舒服,也沒再遺精了,可以寫成醫案了嗎……”為什麼病人希望寫成醫案,加以分析呢,因為就診前,患者說這樣的病人太多了,也太痛苦了,所以希望給出一些治療思路,幫助那些不能來任之堂看病,讓他們早日康復。
遺精該如何治療 ?
很多患者以及一些醫生,他們的觀念是,既然是遺精。讓它不遺精不就對了,於是將“澀精止遺”貫穿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有的患者服藥後病情緩解,也有很多患者服藥後病情越來越重,有的甚至吃完藥後渾身發熱,脹滿不適,那究竟“澀精止遺”對還是不對呢?
三年前,有位山東的小夥子找我看病,頻繁遺精加陰囊濕疹,看著腫得發亮滲著黃色液體的陰囊,還有小夥子滿臉焦慮的神情,我也不好受啊,翻看以前在各地吃過的藥方,大多都是收斂、澀精、止遺類藥物的疊加,其中有張方子二十味藥前部都是這類藥。我問患者,這張方子吃了感覺如何啊。患者說,吃完一劑就渾身難受,燥熱難耐,當晚沒遺精,可比遺精還難受啊。
看完以前的處方,我也開了處方,沒有用澀精止遺的藥,反而用上滑石粉、澤瀉、薏米仁等這些除濕利尿的藥物,當時患者就疑惑,我這是遺精,您用上滑石粉這些會滑精的藥物,不會越吃越重吧?
事實上患者服用後,濕疹好轉,遺精也好轉!
這樣的病例這些年來遇到不少,我用上與很多醫生用藥完全相反的藥,常常收到頗為理想的效果。
為什麼用上會導致滑精的藥物來治療遺精,病情反而會得到控制,甚至治癒呢?
其實我們拋開“見遺用澀”先入為主的想法,深入思考一下,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首先,我們想像一下,一個天天遺精的患者,他遺出來的是精液嗎?這就好比問,從我們口中吐出來的一定就是痰嗎?
大家很容易得出,從口中吐出的不一定就是痰,可能是口水,也可能是未消化的食物,也有可能是胃液,甚至是血……所以從精道遺出來的自然也可能是其他物質,不一定就全是精液。
遺精遺的是什麼東西?
經常頻繁遺精的患者就會發現,遺出來的液體大多質地清稀如水,其實這些被遺棄的精液所含精華物質少,含水量大,按照中醫理論來說,患者遺出的大部分是水濕之邪,那為什麼會遺呢?因為滿則溢啊,儲存精液的精室裝的滿滿的,他不遺不行啊,看似“遺精”,其實是“溢精”,準確來說是“溢濕邪”啊。
如果想到患者是在“溢濕邪”,我們還會用澀精止遺的藥物嗎?如果用上這些收澀的藥,那濕邪是不是就越收越多了呢?
這就好比我們見人喝酒喝醉了,正在吐,我們會不會去用止吐的藥物呢?我們遇到炒菜時油煙嗆住了,我們會不會去喝止咳藥水?我們吃髒東西吃壞了肚子,腸道將吃進去的東西拉出來,此時我們該不該用止瀉的藥物?天氣炎熱,身體不停的出汗,我們該不該用止汗的藥物?這些看似非常簡單平常的道理,我們身邊的人卻天天都在犯錯誤。
明代李中梓言:“見痰休治痰,見血休治血,見汗不發汗,有熱莫攻熱,喘氣毋耗氣,精遺勿澀泄,明得個中趣,方是醫中傑。”
明白上述這些道理,我們知道遇到遺精患者,我們要慎用澀精止遺的藥物,那下一個問題來了,患者為什麼會出現“濕邪過重,過滿自溢”!
脾主濕!
人體內的濕邪需要靠脾臟來運化,當脾的功能出現異常,水濕運化出現障礙,就會停留於體內,因“濕性趨下”的特點,所以體內過多的水濕之邪就會集聚在下焦,女性就會出現帶下病,男性常常會出現前列腺腫脹;濕阻胞宮,女性會出現月經不調,男性會出現頻繁遺精;濕邪流注于下,患者常常伴有腳氣、下肢濕疹的病症……
針對這樣的患者,可以從三個角度來治療:
第一:從脾的角度,運用健脾除濕的藥物,如白朮、蒼朮、茯苓等。
第二:從濕的角度,運用利濕的藥物,如滑石粉、薏米仁、車前子等。
第三:從精的角度,在以上面兩個方面為主的前提下,反佐一兩味收斂的藥物,如芡實、金纓子、煆龍骨等。
(我臨床上用得最多的就是:炒白朮配滑石粉、芡實)
氣虛配以補氣之品,如黃耆、黨參。
頭昏配以升陽之藥,如葛根、冬瓜子。
這樣一利,一收,一補,濕邪得以排出,精華得以收藏,脾土得以鞏固,邪去正安,標本兼顧,患者的病情很快就會得以控制。待病情好轉後,後期調理以補養腎精,兼顧健脾除濕。
最後,患者能患此病,與相火妄動也不無關係,因此服藥期間和病情好轉後,戒房勞,遠聲色,寧心神,勿擾其精,勿動其情,才能徹底的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