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1日 星期六

【談古論今話中醫】與四位資深中醫師一起探究 健康及醫德 養生經驗




【談古論今話中醫】

與四位資深中醫師一起探究

健康及醫德   養生經驗





談到養生呢,一般觀眾可能想到的就是有機呀、藥膳啊或人參、鹿茸等補品,那麼這些就是養生了嗎? 今天我們特別邀請董延齡、鄭歲宗、林昭庚及胡乃文等四位資深的中醫師來分享他們寶貴的養生經驗。
















寶玉喝桂圓湯後日漸康復





文章轉載自: 新紀元週刊 2011-12-31






寶玉喝桂圓湯後日漸康復


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桂圓是年節佳品,也是滋補良藥。






《紅樓夢》是一本描述金陵貴族名門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歷史為底本的小說。佛家講成住壞滅空,任何人事物,包括王朝、家族也一樣,衰落是由盛至衰的規律,即使在封建社會也是發展的必然,這也是曹雪芹想表達的一方面。


賈府衰亡的原因很多,包括元妃死,賈府失寵;樹大招風,引起妒嫉;王熙鳳專橫跋扈,放高利、造冤案;薛、王、史三家的衰落,使賈府失去最後的屏障,正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最重要的是賈府子弟毫無作為,印證了盛極必衰的道理。


《紅樓夢》第一百一十六回〈得通靈幻境悟仙緣,送慈柩故鄉全孝道〉寫到賈府被抄家後,寧榮兩府敗落,賈母、元春、鳳姐、黛玉均已亡故,賈赦、賈珍革去世職,派往海疆效力贖罪。某日,丟失的通靈寶玉由和尚送到賈府,麝月一時心喜忘了情,說道:「真是寶貝!才看見了一會兒,就好了。虧的當初沒有砸破!」寶玉聽了這話,神色一變,把玉一撂,身子往後一仰,復又死去,魂魄出竅,回到了太虛幻境,盡見到一些死去的人:黛玉、元春、尤三姐、晴雯、秦可卿……大家正圍著寶玉哭泣不知如何是好時,寶玉醒了過來,由太虛幻境回到了人間;王夫人叫僕婢端了桂圓湯,寶玉喝了幾口,漸漸定了神,後來又連服桂圓湯幾日,一天好似一天。


桂圓就是龍眼,果肉晶瑩、甘甜似蜜、鮮嫩爽口,烘乾曬乾之後果肉呈暗褐色,稱為桂圓乾,都是年節佳品,也是滋補良藥。桂圓品種有三十多種,有大有小,臺灣本地產者也不少,都富含營養,蛋白質含量約為5%,比乾果的蛋白質含量還要高。


荔枝與桂圓有某些相似性,都產於夏季,果肉皆晶瑩白嫩,品性均熱,但滋補以桂圓為良。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食品以荔枝為貴,而滋益則龍眼為良。蓋荔枝性熱,而龍眼性和平也。」明代賈所學撰的《藥品化義》中提到:「桂圓,大補陰血。凡上部失血之後,入歸脾湯同蓮肉、芡實以補脾陰,使脾旺統血歸經;如神思勞倦,心經血少,以此助生地、麥冬補養心血;又筋骨過勞,肝臟空虛,以此佐熟地、當歸,滋肝補血。」從文中可看出桂圓補性是非常好的,因此昏濛中寶玉服桂圓湯後精神日進。


桂圓在食品藥膳中應用也很廣,如節日待客佳品八寶飯(桂圓、紅棗、蓮子等多種輔料蒸製的甜食)、桂圓蓮子糕、桂圓枸杞桑椹湯等。在過去,只有達官貴人與富豪之家才能享用到桂圓的食材,現在進入尋常百姓家,作為藥食兩棲的應用,極為廣泛。










【實用穴位】太谿穴





文章轉載自: 大紀元文化生活藝術網





【實用穴位】太谿穴


作者 ﹕溫嬪容 (明慧中醫診所院長)





2011-12-31

太谿穴屬足少陰腎經俞穴,五行屬土,腎脈氣匯聚於此,為回陽九針之一,也是九針十二原的要穴。本穴在腳內踝後跟骨上動脈旁凹陷處,形如山谿,故穴名太谿,別名呂細。


功用


1.診生死:久病重病後,欲知藏氣生命力強弱,必診此穴脈,稱為太谿脈,應手脈軟弱無力,肉陷無彈力,大限不遠,難治難救。

2.治呃逆:本病為胃氣逆,如果是虛證,久病重病的呃逆,按太谿穴降其上逆之氣。

3.治眩暈:因耳源性,內耳迷路不平衡,及腎精虛所致者,灸本穴。

4.治牙痛:牙為骨,腎主骨,遠端療法,按對側。左牙痛按右太谿,或用灸法。

5.治咳嗽:配合合谷穴,尤其適合咳嗽就滲尿的症狀。

6.治憂鬱症:配合三陰交穴,可以調理內分泌失調情況,此外對於默默不說話,整天昏沈嗜睡者有幫助。

7.治飛蚊症:五臟六腑之精皆上注於目,本穴補腎水可促進眼部循環。

8.治咽喉痛:腎為水臟水府,本穴可清熱、止痛。

9.治不孕症:本穴為腎經原穴,經氣血在此留住,可強腎利生殖。

10.治性泠感:本穴有調整內臟穩定神經作用。

11.治膝內側痛:膝內側為腎經所經過,本位可調虛實,通經活絡。

12.治腎虛腰痛:適合時常隱隱約約的腰痛,無受外傷的舉重或運動後遺症。

13.治遺精陽痿:本穴可補因腎精虧損的遺精虛證,也可瀉因相火過盛引發的陽痿。

14.治更年期性交痛:更年期陰道乾澀行房痛,本穴有補腎水滋陰作用。

15.治前列腺發炎或肥大:此病療程長,多有腎虛現象,本穴可補腎水腎精。

16.治小兒驚癇麻痺的特效穴:小兒病多有先天腎氣不足之象,本穴可調補腎氣。


取穴


在腳內踝後五分,與跟骨筋腱之間凹陷處。












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抗癌模範生「黃桑」V.S.小黃雨衣




文章轉載自: 樓氏古中醫

樓醫師線上專欄:癌症治療






抗癌模範生「黃桑」V.S.小黃雨衣

 
文/義診小組Kylin    20111229





「黃桑」是在十月份的時候開始給樓醫師看診,當時醫院診斷為肝癌腫瘤五公分,經評估後認為不適合開刀只給予化療,因此「黃桑」是採取中西醫合併的方式來對抗癌症,他一邊化療一邊吃樓醫師的藥,因此兩個月來並無出現噁心嘔吐或是體力驟失、體重減少的狀況,除了第一次來時愁眉苦臉略顯病容之外,往後幾次看到他都正常得不像個病人。


這次特地介紹他其實是為了給他頒個「模範生」獎座。自從十月底樓醫師教患者們穿小黃雨衣快走來排毒(詳情請點選這裡),「黃桑」回家之後就認真執行他的排毒計畫。他說剛開始快走時流的汗又臭又黃,但每次走完都覺得精氣神十足,漸漸的汗比較不臭且沒那麼黃,而精神依舊非常好。12月初來回診時,他說醫院的檢查報告出爐,腫瘤已經縮小為三點多公分,癌症指數從原本兩百多降到二十幾。隔兩個禮拜再檢查,就在回診前一天拿到最新數據,腫瘤又縮小至二公分,指數降到九了。
  

「黃桑」是個很聽話的患者,拿到模範獎座實至名歸,是個值得其他患者效法的對象,因為他自己的努力才讓病情能夠這麼快被控制住甚至持續往好的方面發展。同樣都是癌症患者,有的人就非常沒有身為患者的自覺,許多醫囑也不見得照作,只有「黃桑」不僅認真執行,還非常有恆心的持續不斷。我認為這就是所謂的抗癌膽識(Guts),比起那些喊著要努力不被癌症打敗但私底下卻又怯懦疑懼不已,整天自怨自艾沒有進一步做些實際行動的假勇士,「黃桑」才是真正的抗癌勇士。


雖然他也還是會擔心,還是會害怕或悲傷,但是他把大多數的心力都放在「如何促進治療效果」上面。所以他悲傷、憂鬱、害怕的時間變少了,其他人可能一天24小時裡有8小時都處於驚慌害怕等負面情緒中,而「黃桑」可能只有十幾分鐘或幾分鐘的時間處於負面情緒,這一來一往之下,當別人正在持續以負面情緒滋養癌細胞、壯大癌細胞的同時,「黃桑」則是努力的排毒、養生,提升自己的免疫力以及用正面能量來抑制癌細胞,所以他才會有這麼好的抗癌績效。


除了「黃桑」之外,還有另外一位乳癌患者也非常努力的執行「小黃雨衣排毒計畫」,原本又大又硬的腫瘤,經過近兩個月的流汗排毒之後,已經變軟了,中醫治癌以軟堅散結為主,若腫瘤出現軟化跡象,就表示病情朝正向發展,是好的開始。


樓醫師一直希望患者們能夠擁有正確的抗癌觀及抗癌動力,想治癒癌症不能只靠醫生及醫院,患者本身做了些什麼努力其實才是成功的關鍵。根據臨床觀察,那些抗癌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做得比醫生還多的人,畢竟生病的是自己,能夠扛起責任的也只有自己了。


樓醫師非常推崇「黃桑」的抗癌膽識,沒有一個得癌症的人能夠真的完全做到放下及不害怕,但是若能夠把心力放在對病情有幫助的事情上,就能相對地減少了憂鬱的時間,大大提升了免疫力及治療效果,還能讓自己的日子過得更充實、更開心。生病的「心苦」我們知道,但這是藥物無法緩解的,心病需要心藥醫,而心藥就在自己的手中。樓醫師和我們會一直陪伴在所有患者的身邊,期待所有患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心藥,提升自己的抗癌膽識,做個有Guts的人!











更年期綜合症食療方





文章轉載自:中國食療網






更年期綜合症食療方







甘麥飲:

小麥30克,紅棗10枚,甘草10克,水煎。每日早晚各服1次。適用於絕經前後伴有潮熱出汗、煩躁心悸、憂鬱易怒、面色無華者。


蓮子百合粥:

蓮子、百合粳米各30克同煮粥,每日早晚各服1次。適用於絕經前後伴有心悸不寐、怔忡健忘、肢體乏力、皮膚粗糙者。


杞棗湯:

枸杞子、桑椹子、紅棗各等份,水煎服,早晚各1次;或用淮山藥30克,瘦肉100克燉湯喝,每日1次。適用於更年期有頭暈目眩、飲食不香、困倦乏力及面色蒼白者。


赤豆薏苡仁紅棗粥:

赤小豆、薏苡仁、粳米各30克,紅棗10枚,每日熬粥食之。13次。適用於更年期有肢體水腫、皮膚鬆弛、關節酸痛者。


枸杞肉絲冬筍:

枸杞、冬筍各30克,瘦豬肉100克,豬油、食鹽、味精、醬油、澱粉各適量。炒鍋放入豬油燒熱,投入肉絲和筍絲炒至熟,放入其它佐料即成。每日1次。適用於頭目昏眩、心煩易怒、經血量多、面色晦暗、手足心熱等。


生地黃精粥:

生地、制黃精、粳米各30克,先將2味水煎去渣取汁,用藥汁煮粳米粥食之。每日1次。適應證同上。


附片鯉魚湯:

制附片15克,鯉魚1(重約500)。先用清水煎煮附片2小時,將鯉魚收拾乾淨再將藥汁煮鯉魚,食時入薑末、蔥花、鹽、味精等。適用於更年期有頭目眩暈,耳鳴腰酸或下肢水腫、喜溫惡寒,或白帶清冷,小腹冷痛及面色無華等症者。


棗仁粥:

酸棗仁30克,粳米60克。洗淨酸棗仁,水煎取汁,與粳米共煮成粥,每日1劑,連服10日為1個療程。適用於更年期精神失常,喜怒無度,面色無華,食欲欠佳等症。


合歡花粥:

合歡花(乾品)30克,或鮮品50克,粳米50克,紅糖適量。將合歡花、粳米、紅糖同放鍋內加水500毫升,用文火煮至粥熟即可。每晚睡前1小時空腹溫熱食用。具有安神解鬱、活血悅顏、利水消腫等功效。適用於更年期易怒懮鬱、虛煩不安、健忘失眠等症。


甘麥大棗粥:

大麥、粳米各50克,大棗10枚,甘草15克。先煎甘草,去渣,後入粳米、大麥及大棗同煮為粥。每日2次,空腹食用。具有益氣安神,寧心美膚功效。適用於婦女更年期精神恍惚、時常悲傷欲哭、不能自持或失眠盜汗、舌紅少苔、脈細而數者。


益智仁粥:

益智仁5克,糯米50克,精鹽少許。先將益智仁研為細末,糯米煮粥,調入益智仁末,加細鹽少許,稍煮即可。每日早晚餐溫熱食用。適用於婦女更年期綜合症,及老年人脾腎陽虛、腹中冷痛,面色晦暗、尿頻、遺尿等。







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麻油雞飯

文章轉載自: 大紀元文化生活藝術網






麻油雞飯


作者 ﹕采秀




麻油雞飯是冬天進補的養身料理

(攝影 : 林秀霞 / 大紀元)





天氣越來越冷了,人們也穿上較厚的衣物了,讓人想吃些暖身的料理,記得小時候的冬天,全家人最期待媽媽作的麻油雞飯,它充滿了薑香、酒香、麻油香,整個房間充滿濃郁的麻油味,吃後身體都暖和起來,它是最適合於冬天進補的養身料理。但因麻油雞飯是糯米做的,吃多了有脹氣感,不易消化,故勿貪口腹之慾,適可而止。


這一道麻油雞飯,有肉有飯,只要再煮碗青菜豆腐湯,就是簡速營養的一餐,所以職業婦女的讀者可將它的量增加(記得米和全部液體的比例約為107,就不會太軟或變成粥),也可作為先生或小孩的明日便當,一舉多得喔!


材料:


去骨雞腿1隻、長糯米3杯、老薑1塊、麻油2大匙、米酒1.5杯、水1.5杯。


做法:


一、長糯米洗淨、泡水2小時,瀝乾備用。

二、薑切片。

三、雞肉洗淨切塊。

四、熱麻油鍋放入薑片爆香,放入雞肉炒出香味,(或放入糯米炒香),再倒入1.5杯的酒煮滾後,倒入1.5杯的水煮滾。

五、將雞肉撈起放在糯米上面,再將湯汁倒入。

六、移入電鍋,外鍋倒入1.5杯的水,煮至開關跳起後,燜5分鐘。

七、再將飯與雞肉撥鬆、盛盤即完成。





熱麻油鍋放入薑片爆香 (攝影 : 林秀霞 / 大紀元)




放入雞肉炒出香味(攝影 : 林秀霞 / 大紀元)




倒入酒煮滾後,再倒入水煮滾(攝影 : 林秀霞 / 大紀元)



雞肉撈在糯米上,倒入湯汁,移入電鍋煮至開關跳起,燜5分鐘即完成

(攝影 : 林秀霞 / 大紀元)



 


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馮世綸六經辨證治療皮膚病

文章轉載自:中國中醫藥報


馮世綸六經辨證治療皮膚病


作者:馬家駒  李曉麗  (河南省平頂山市中醫醫院)



 

馮世綸教授當代經方家,是中日友好醫院知名中醫專家馮世綸教授臨床採用六經辨證治療皮膚病,療效顯著。臨床強調先辨六經,再辨方證。其認為雖然皮膚病在皮表,但絕不可因皮膚病在體表而認為其病位在表。依六經來分,病位分為表、裡和半表半裡,同時每病位上又存在寒熱、虛實的病性,判斷病位及病性是根據四診合參確定的,因此,皮膚病的病位同樣可以在半表半裡或在裡。筆者跟師馮世倫教授,現將其六經病辨證治療皮膚病驗案擷取三則。

  
案一:

張某,女,21歲,口周反覆皰疹三年餘,近來加重。口乾,晨起口苦,手腳汗出不涼,偶有腹瀉,大便二日一行,月經量少,苔白膩,脈細。


炙甘草12g,黃芩10g,黃連3g,黨參10g 清半夏15g,乾薑6g,生薏仁18g,敗醬草18g,赤小豆15g,當歸10g,桔梗10g,大棗4枚,生薑10g,七服水煎服。

  
服七服藥後再診,面部皰疹即明顯消退,囑飲食調理。


解析:馮世綸教授強調臨床先辨六經再辨方證。該患者口乾、口苦為半表半裡熱,大便不調、苔白膩為半表半裡虛寒,故屬於半表半裡寒熱錯雜之證,當屬於六經的厥陰病。厥陰病屬於半表半裡,因為邪無出路,故不能採用汗吐下法,治以和解之法,《傷寒論》三瀉心湯寒熱之藥錯雜並用,清上溫下並行不悖。該患者腹瀉、大便不調,裡虛寒較明顯,故辨為厥陰病甘草瀉心湯證,同時合用薏苡敗醬散、赤小豆當歸散以清熱利濕祛瘀,收到良好效果。

  
案二:

艾某,女,23歲。面部痤瘡,口中和,易汗出,苔白膩,脈細。


生薏仁30g,敗醬草30g,川附子5g,桔梗10g,桃仁10g,赤小豆15g,當歸10g,白蒺藜15g,甘草6g,七服水煎服。
  

解析:面屬陽明,痤瘡病機當為陽明鬱熱,治法不出清法,但人體是個整體,局部有熱,不見得整體就是熱證,通過臨床觀察可以發現很多患有痤瘡的青年女性為寒熱錯雜,或者是上熱下寒,或者是局部熱、整體寒的證。該患者面部痤瘡,但無口乾口苦,表明其熱象不顯,同時易汗出、苔白膩、脈細,提示裡虛。六經辨為厥陰病,薏苡附子敗醬散合當歸赤小豆散,加桔梗、白蒺藜、桃仁,增大清熱祛瘀功效,收到滿意療效。  


案三:

丁某,男,9歲,發疹三天,色淡紅,身癢,晨起口乾,身不冷,脈浮,舌苔白。

  
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大棗4枚,荊芥6g,防風6g,生苡仁18g,敗醬草18g,赤小豆12g,當歸6g,鮮蘆根30g,桔梗6g,草河車10g,生薑10g,蛇蛻6g,七服水煎服。

  
解析:此患者身發疹子,身癢,雖然無惡風、汗出等癥狀,但是根據《傷寒論》“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結合脈浮,可知表證仍在。其人口乾,身起疹子為裡有蘊熱,瘀熱鬱於機表故發疹。辨為太陽陽明合病,表證未解,裡有蘊熱。因口乾,津液已傷,故用桂枝湯加荊芥、防風替代桂枝二麻黃一湯,以發散表邪,調和營衛,用薏苡附子敗醬散去附子合當歸赤小豆散清利裡濕蘊熱。桔梗、鮮蘆根養陰透疹。草河車、蛇蛻治標。配伍精當,方證合拍,故七服後疹消病癒。

  
總結:


馮世倫教授認為痤瘡、痘疹的病機多為陽明鬱熱,治法以清利濕熱、涼血化瘀為主,但臨床絕不可泥於病機而雜投清熱涼血之品。從上面三個病案可以看出,臨床不應拘泥於痘疹的清利濕熱、涼血化瘀的治療大法,應該四診合參,辨明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即臨床先辨六經再辨方證,方證合拍,才能收到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