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台灣新生報〜中醫藥新聞
《下肢水腫 _中醫觀點》
心氣、脾腎陽虛 下肢水腫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13/01/04
下肢水腫常見體內水份代謝差所引起。中醫師鄭集誠表示,下肢水腫常見於心臟沒力、有腎臟病問題族群。還有,感冒也易誘發加重這類症狀。中醫認為,此症與心氣陽虛、脾腎陽虛有關,臨床上可配合補氣滲濕方向調理。
中醫師鄭集誠表示,心臟無力易影響血液的代謝出問題,還有,腎臟問題會影響水份代謝。下肢水腫常見於心臟衰竭、腎臟病患者族群。而感冒也可能加重誘發,因為當病毒侵犯心臟時,可能導致心肌炎、心臟衰竭,而造成下肢水腫的問題加重。中醫辨證類型主要可分為心氣陽虛及脾腎陽虛,可配合「補氣滲濕」方向調理;幫助加強「以氣和中,利水滲濕」功能。
鄭醫師表示,中醫辨證治療部分,針對「心氣陽虛」者,症狀常見下肢水腫,易喘,手腳冰冷,講話有氣無力,舌紫淡,脈細,治療可配合「補氣養血」,藥方可用補陽還五湯加減。如需要加強利尿作用,可加上車前子、白茅根。若屬「脾腎陽虛」者,表現可見下肢水腫,排便溏,小便頻數,易腰痠背痛,舌質淡白,脈細數,治療可配合「健脾補腎」調理,藥方可用劑生腎氣丸為主方。可加上豬苓、茯苓,加強健脾、補氣、補腎。
醫師指出,穴道治療針灸部分,包括可取足三里、三陰交、太衝、內關穴治療,幫助加強利水功能。患者日常飲食也應配合,治療期間,含水水果儘量避免吃過多,水份攝取可在口渴時再補充即可。作息應正常,儘量少吃太鹹食物,以免加重水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