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一個矽谷高科技人走上經典中醫的部落格
【轉貼】「甲狀腺癌」重新定義:留在原位的不是癌
文◎李宗恩博士
2016-04-17
一個國際醫學委員會決定把一種「甲狀腺癌」除名,因為「根本不是癌」。
被除名的是一種常見的甲狀腺腫瘤,它是在甲狀腺上一個小結節,周圍有很多纖維組織包圍著,核心看來極像癌,但這些細胞沒有突破重重包圍的纖維組織。在匹茲堡大學病理學系舉行的醫學委員會會議指出,傳統的治療方法,即是把病患全部甲狀腺切除,然後進行放射性治療,是「完全不需要,而且有害的」。其原本名稱是甲狀腺包膜内瀘泡型乳頭狀癌(encapsulated follicular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EFVPTC),現在改為noninvasive follicular thyroid
neoplasm with papillary-like nuclear features(非入侵性濾泡甲狀腺腫瘤乳頭狀核,NIFTP),拿掉了當中的「癌」(carcinoma)字。
很多癌症專家都認為這是遲來的「正名」。多年來,很多醫學專家都提出不要把這種病稱為癌,「如果根本不是癌症,就不要再稱為癌了。」美國甲狀腺協會總裁Dr. John C. Morris說。其實,除了甲狀腺腫瘤外,部分醫學界人士也主張把一堆腫瘤病「降級」,不要再稱為癌,包括乳腺瘤,肺腫瘤和前列腺腫瘤,這次也許為未來更多低級腫瘤症改名舖路。
然而,現實是醫療界病患幾乎一驗到腫瘤就稱之為癌:乳房驗出有微小腫塊,就被稱為第零期癌症(Stage 0 cancer),小型和早期前列腺病變被稱為癌腫瘤。還有愈來愈多用超聲波,M.R.I.的和C.T.成像掃描發現的微小「癌塊」,尤其是甲狀腺結節,世界各地的「甲狀腺癌」病例以倍計急升。對於病患及其家人來說,癌症這個詞造成的心理負擔很大。
匹茲堡大學病理學系副主席Dr. Yuri E.
Nikiforov在兩年前遇到一個案例,患者是一名當時19歲的女士,被診斷患「甲狀腺癌」,那是一個極細小的腫瘤,完全被纖維組織包圍,Dr. Yuri E. Nikiforov向其主診醫生指出,這其實可以什麼都不用做,然而該主診醫生堅持根據指引,要進行切除手術,再以放射治療跟進,該名病患往後亦要定期復診。「夠了,得有人把這些瘋狂行為劃上句號。」Dr. Yuri E. Nikiforov說。自此,他與醫學委員會著手推動把「甲狀腺癌」除名。
醫護界之所以死跟指引,是因為的確有極罕見的病例是甲狀腺腫瘤突變成惡性,有問題的核心突破了纖維組織,擴散至身體其他部分,由於病患未有及時進行傳統癌症治療,最終死亡。
Dr. Yuri E. Nikiforov聯同24名醫療專家,搜集了13家醫療中心數百宗甲狀腺腫瘤EFVPTC病例做分析,這些案例全被列為癌症,而且有至少10年的跟進紀錄。他們發現,只要腫瘤沒有突破包圍的纖維組織,所有選擇在切除腫瘤後不進行放射治療的病患,10年後都沒有復發。但部分突破纖維組織的惡性腫瘤,即使進行了手術和放射治療,病情都可能惡化,甚至已經死亡。
「我們認為,這說明在決定是癌非癌問題上,細胞核形態(nuclear features)不是決定因素,而是是否入侵性/轉移(invasion)。」「患上甲狀腺腫瘤的病患,只要腫瘤留在纖維組織內(NIFTP,即留在原位),前景是樂觀的,他們不用切除全部甲狀腺,不需要放射治療,更不需要每6個月覆診一次。」委員會的結論是,只要小心診斷,確認為NIFTP的患者,在切除部分甲狀腺後,復發率非常低,大約是首15年低於1%。有關報告已在JAMA Oncology刊發。
評論:
我在臨床上看過不少甲狀腺腫瘤的病患,中醫治療的效果不錯,而很多年前就已經有不少甲狀腺腫瘤研究表示,在美國有一半的甲狀腺腫瘤病患被過度治療,開刀、化療、放療導致更多的問題。然而,我的甲狀腺腫瘤病患裡,有好幾位病人被他們的腫瘤科醫師嚇得半死,說只要發現是癌症,即使中醫或其它治療方式讓腫塊縮小許多,還是一定得在開刀、化療、放療三項中選擇,否則未來癌細胞擴散導致死亡,結果害得這幾位病人放棄中醫治療的良好進度,轉去做開刀、化療、放療。
現在,連西醫自己的研究都表示,對很多的甲狀腺腫瘤病例而言,這樣的開刀放療是「完全不需要,而且有害的」,同時也表示,臨床的腫瘤科醫師「堅持根據指引,要進行切除手術,再以放射治療跟進」,而不是真的了解最新的甲狀腺腫瘤研究,更不會為病人審慎評估這些治療的利益得失。
倒楣的是那些被他們的腫瘤科醫師嚇得乖乖去開刀、化療、放療的病人,放棄了原有的中醫治療效果,去用暴力的方式來過度治療,導致了比原來甲狀腺腫瘤還大的問題,而到頭來才發現,那些比他們的腫瘤科醫師更厲害的西醫專家,竟然說他們的腫瘤科醫師是錯的!
而我早就跟你說過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